百方网
百方曝光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市场分析 » 正文

如何有效地引导地方级中小企业网络化、数字化转型

http://news.byf.com   2018-05-21  来源:百方网 
新闻纠错
 为后发的工业大国,中国目前仍然处于实现全面赶超的经济发展阶段,面临产业能力从量到质、产业品质从低到高的转型和跃升。由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引导的“新工业革命”,既为实现这样的转型和跃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机遇和方向性指引,又为推动这样的转型和跃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和技术手段。因此,作为产业转型和跃升的微观基础,企业尤其是实体经济企业能否顺利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成为中国产业抓住数字智能时代转换重大历史机遇重塑新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对产业地位和市场作用正不断提升的中小企业而言,其所具备的要素规模、资源实力和经营特征,显然无法支撑其各自独立地去应对、完成这样的转型。这样一来,如何有效地引导、帮助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就成为关键中的关键。

 

地方政府要致力于培育内生性区域产业组织新生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表明,地方政府作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形成的推手,是克服市场失灵,动员和组织产业要素、激发和集聚产业活力的重要力量。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及对中小企业群体的主动引导和大力扶持,同样是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不可或缺的强大动力之一。只不过,地方政府要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产业治理水平。发展观念要从过去寻求对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控制,转变为强化对区域性产业组织新生态的营造;行为方式要从过去直接配置资源和干预具体企业的市场行为,转变为参与和主导区域目标产业的组织过程。当前,地方政府对数字智能时代转换以及中小企业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时代转换背景下的产业及产业组织、产业治理乃至产业组织新生态的理解至关重要。

 

过去,为尽快发展地方经济,地方政府通常更重视大企业,希望更多地从区域外部直接引进大资本、大项目,通过地区间招商引资竞争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增量。现在,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上述发展观念和行为方式转换,着眼于区域内内生性、长远性的经济存量提质增效和内涵式拓展以及产业能力提升,面向广大中小企业,营造、优化满足这一群体健康成长所需要的“双创”区域环境,通过适宜的、服务导向的环境以强大的公共技术和产业链、产业网协同为中小企业技术赋能、组织赋能和管理赋能,使区域经济增长建立在中小企业群体动力不竭和活力充沛的坚实基础上。简言之,地方政府一是要建立、完善区域性中小企业政策体系,二是要培育区域性中小企业产业组织新生态,三是要围绕这一产业组织生态建设提供精准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如何有效地引导地方级中小企业网络化、数字化转型

工业发达地区,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结合原有区域工业基础、传统制造能力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通过培育产业组织新生态来发展数字智能制造和其他先进制造,引导、帮助、赋能中小企业群体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正是地方政府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产业治理水平,用新的发展观念和行为方式参与产业组织过程的最佳机遇。这应当是新时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传统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最为具有战略意义的转型升级基本路径和现实模板。

 

中小企业可以是产业组织新生态的主体

 

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数字化智能生产方式,可以渗透、运用到几乎所有的产业和行业,并围绕信息智能技术形成新的产业组织生态。企业数字化转型指企业在这种产业组织生态中,以更多、更新的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手段集成应用为基础,创新商业模式,改造、优化生产和服务流程,重组经营过程和管理体系,使企业提高收入、降低成本、提高获利能力和运营效率,为市场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数字化转型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组织和各职能部门,在运营环节中落地,从规划、生产、销售和管理推进全面、深度的数字化。意味着企业将数字化投入重心从提升效率拓展至能力集成,再至创造价值,释放数字智能技术的潜力并获得新增长。从实践中初步获得成功的“数字领军者”企业来看,既有海尔、徐工、酷特、盒马鲜生这样利用内生资源和能力推动转型而成效明显的大企业,更有不少借助公共平台和外部力量赋能而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中小企业。这些企业不仅利用数字技术和战略来改善核心业务,还能创造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新业务或新商业模式,成为数字化转型的示范。

 

在传统制造业的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重视大型骨干企业的培育,以其为龙头带动配套的中小企业,形成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态势。信息技术的普及运用,引致产业发展条件和市场需求特征产生重大变化,中小企业的产业地位因而发生逆转,公众制造和社会化创新正在显示其独特的生命力。自主性、独立性、灵活性不断增强的中小企业及其群体,正逐渐成长为促进区域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区域产业组织创新的主要力量。数字智能时代背景下国内外初露端倪的新的产业实践已经表明,新兴产业的发展正在改变过去由少数大企业主导的局面,而是形成开放的、多元化的、网状分工的、相互合作竞争的产业组织格局。深圳、佛山、金华、青岛、成都等地的初步实践已经表明,以中小企业集群为特征的这样一种产业组织格局,或者说产业组织新生态正在形成。中小企业完全可以成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产业组织新生态的主体,同样能够通过数字智能改造实现核心传统业务的转型和新业务的开创与增长,从而顺利完成新旧动能的切换,获得新的市场机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实现持续的卓越绩效。

 

以传统制造向数字智能制造转型为例

 

不同产业和行业的技术和组织特征,决定了数字化转型形式和内容的差异。下面仅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工信部《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为指导,传统制造向数字智能制造转型为例,探讨地方政府应当如何具体部署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

 

首先,地方政府要全面、深刻地认识和理解数字智能制造的基本内容和本质,思考和分析中小企业在数字化产业生态体系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以新的产业组织方式构造中小企业群体。概括而言,数字智能制造由产品的智能化、装备的智能化、生产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以及服务的智能化五个方面构成,要求以标准化为基础,实现这五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能够在装备、人、企业、产品之间实现实时交换、准确识别、智能处理以及快速更新。数字智能制造的本质是要沿制造产业链实现贯穿企业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等不同层面的纵向智能化集成,跨企业价值网络的横向智能化集成,以及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端到端智能化集成。从系统架构、价值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等三个维度构建的数字智能制造模型,可以清晰地刻画数字智能制造的要素、对象、边界、各部分的层级关系和内在联系,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数字智能制造的产业组织、产业关联和产业治理。此外,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在数字智能制造的产业突破中,存在着超出传统制造业想象的巨大创新空间。这不仅仅是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技术创新和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而且是基于开放型数字智能柔性生产过程的生产方式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例如协同制造、众包设计、制造物联网、云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系统模块制造等新型制造方式,形成了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生态体系。

 

其次,结合梳理本地区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根据产业类型,如离散型制造、流程型制造等,以及其产业特征,如产业链上或产业网内企业间的分工和关联关系等,明确地方政府营造数字智能制造产业组织生态的方向和任务。由上述认识和理解,这个方向和任务就是紧紧围绕系统架构、价值链和产品生命周期这三个维度,培育数字智能制造产业组织生态,形成区域性开放型数字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所谓区域性数字智能制造产业组织生态,从系统架构维度看,要点是区域产业网上的不同中小企业通过互联网共享信息实现协同研发、配套生产、物流配送、制造服务等;从价值链维度看,核心是在保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制造资源、集成系统和管理系统的跨企业、跨区域价值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融合;从产品生命周期看,重心是面向开放市场的区域产品与服务端到端延伸。地方政府需要在原有制造业产业能力和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找到融入数字智能制造的突破口,推动在位中小企业的转型或再造,新生中小企业的融入或引领,分阶段逐步形成由中小企业有机构成的上述三个维度数字智能制造产业生态体系。

 

第三,地方政府要从战略的高度加强数字智能制造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

百方网微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40.5K电气行业新闻、技术文章投稿QQ:179005781 邮箱:zw@byf.com
本文相关关键词: 工业大国 经济发展 新生态
行业热点
发现非凡 富士胶片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即将亮相2024德鲁巴印刷展

发现非凡 富士胶片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即将亮相2024德鲁巴印刷展

近日,富士胶片集团宣布将参加 5 月 28 日至 6 月 ...[详细]

必维与良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低压电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必维与良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低压电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近日,必维集团(Bureau Veritas,以下简称"必维...[详细]

富士胶片Jet Press 750S为包装印刷行业构建新质生产力

富士胶片Jet Press 750S为包装印刷行业构建新质生产力

4月11日,2024中国印刷包装高附加值前沿成果主题分...[详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隐私申明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法律顾问 | 网站地图 | 管理制度 (c)2008-2021 BYF All Rights Reserved